

用頭腦去看一部電影
眼淚的確流得比較少
因為對劇情一點也不熟悉的緣故
腦袋一直在搜索著各種線索來組織故事
直到明白箇中的玄機
才放心流下眼淚
之後翻看電影簡介
竟然說這是一部勵志電影?!
心中滿是疑問:
那麼積極地自殺...
那麼沉重及殘忍的結局...
怎可能是壯志嬌陽?
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之別似乎不太適用於現今的社會
我們被教導要愛惜生命
但是如果某些人/動物的死亡能喚醒大眾關心某些社會問題
這也不失為在極地的一種安慰
總很難想像大眾會接受把死有輕於鴻毛,重於泰山之別這句話
作為捐贈器官的宣傳標語
撇開死亡與贖罪不談
這部電影大概是一部愛情故事
兩個在生命盡頭的人(一個心臟衰竭,一個有計劃的自殺...)走在一起
但這個愛情有點欺騙成份也有點殘忍
當然這部電影也有令人難以信服的地方
像是那個計劃夥伴的著墨也實在交待得太馬虎了
不過...我喜歡那個在樹下兩手緊扣成一個心臟的象徵
而面對另一部電影
太熟悉故事的來龍去脈
於是把心思放在細節上
而且心中滿載期待
期待著那張更年輕俊俏的臉...何需假裝有深度?
而感動也多一點
差不多三個小時的電影
主幹是那分叉又交會的感情線
交會後再次分開
但死亡又把他們再次連在一起
就是這個一生一死
令我們相信任何貧富美醜傷健的人
其實都是生而平等,死而同歸的
除了這條主線外
其他的支線也令人看得津津樂道
巴黎那段富有 sliding door 意味的一段
很有法國電影的味道
而以如何被閃電擊中七次來貫穿整部電影
則有妙筆生花的效果
至於船長及有夫之婦外遇的一段
不知怎的令我想起阿甘正傳,及天使愛美麗
大抵這套電影是歌頌女性的
女人比你更長壽之餘,能頂半邊天
也許有人會有感:對呀!我丈夫就是我的小孩子....
而相比之下,女人比男人更有情有義
男人,不是遺背對亡妻的承諾,便是拋妻棄女...
對於場景為何安排在老人院
當然是紐扣老先生匠心獨運,神機妙算...
好讓兒子的身世可以掩人耳目
但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的安排呢?
一來可以營造一個眼睜睜望著一個一個老去的視覺衝突效果
一個老人精望著伴他成長的摯友逝世...
但我不覺得特別的唏噓
因為這個老人精並不是一個望著友人一一老去的人歲
他..只是一個小朋友;所以只是一個視覺上的假唏噓
而主旨可能是:他朝君體也相同
你我也要一死,即使你死時的肌膚比他們更吹彈可破...但也是一種衰敗
二來也是一種視覺上的比對:
你一天天衰老,我一天天回春
而紐扣先生在如此戲劇化的經歷裡成長
似乎一早看開了
這為他之後忍下心拋妻棄女埋下了伏線
三來對一個如此罕有特別的孩子
沒有上學,沒有同齡的玩伴,一直只留在家裡
如是這,有什麼機緣可以跟女主角邂逅,青梅竹馬呢?
於是這個場景的設置好像更加順理成章吧
女主角經常來探望婆婆...跟男主角相遇
有趣的是現在當我見到一個任意叫囂的小鬼時
我會想像這小鬼可能是個諸多投訴,患有老人痴呆的老人精
而那些橫行霸道的老人家
其實並不是恃老賣老,而是童言無忌,節制力及同理心比較差罷了
衰敗,重生,綻放
據陳綺貞所說,這是藝術的哲學
也是這兩套電影的精神所在
即使先後次序或許又少許差異,殊途同歸...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